自我介绍
ub8招商(Q67077)欢迎来到平台主管招商登录开户代理注册。
由中国经营报、中经未来共同主办的“2020中国企业竞争力年会周”于11月23日-27日举行。主题为:时代拐点:转折与抉择。11月24日举行2020卓越竞争力保险峰会,中央财经大学中国精算研究院保险数据文献中心主任寇业富出席会议并演讲。
寇业富演讲的题目是“2020年中国保险公司发展评价”,演讲中他介绍了2020年中国保险公司竞争力评价研究,2020年中国保险公司价值成长研究,以及2021年中国保险市场发展前景。他指出,在2020年评价中,盈利能力排名前十的保险公司分别是平安、中国、泰康、太平、太保、新华、中邮、华夏、平安、弘康人寿。其中,平安人寿和中国人寿之间的相似性仅仅是0.58,也就是说这两家公司的盈利模式仅仅只有0.58的相似性。
以下为会议实录:
寇业富:感谢各位来宾朋友,下午好,在这儿我向大家汇报的题目是2020年中国保险公司发展评价。我首先要感谢《中国经营报》给我们提供这样一个向大家交流学习的机会。
我的报告大概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引言,也就是说为什么做这样一项工作。第二部分是怎么去做,第三部分是我们认为中国保险市场的发展前景怎么样,分别是汇报第一部分引言,第二部分2020年中国保险公司竞争力评价研究,2020年中国保险公司价值成长研究,2021年中国保险市场发展前景。
我们为什么要做这项工作?我们认为首先是国内保险业发展的要求。大家都知道我们在2001年中国加入WTO,从此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我们保险业作为最早对外开放的金融行业,可以说它和中国的改革开放和中国的经济发展一样也走过了一段非常不平凡的历程。在中国加入WTO的时候,我们的保险业还非常弱小,那个时候我们的保险机构也就是寿险、财险三四十家。当时我们讨论最多的问题是狼来了,狮子与羚羊共舞,无论从资本、管理、技术、经验,中国的保险业,中国的保险公司怎么样和外资这些保险公司来进行同台竞争?在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中国的保险需求,在中国的保险业的发展前景到底怎么样?说实话政界、学界、业界都在思考和探索这个问题。到2010年,我们入世十周年,中国的保险业也在重新反思或者重新总结经验和教训,或者中间历年来的发展状况到底怎么样。中国精算研究院是教育部在保险精算领域唯一的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根据教育部对我们基地的要求,我们需要组建高水平的科研团队,就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要提出自己的改革创新的建议,要促进高校人文社科发展的创新和研究,因此我们在2010年8月,中国精算研究院成立了保险数据文献中心,组建了中国保险公司竞争力评价研究课题组,我非常有幸担任保险数据文献中心的主任和中国保险公司竞争力评价研究课题组的组长。
作为学界来讲,我们怎么样来评价中国保险加入WTO以后这十年的历程,以及以后保险业的发展规律是怎样的?我们保险公司应该如何服务社会?应该如何反馈社会?应该如何体工对社会的价值服务。对于保险公司的评价一开始比较简单,大概经过了从规模、数量到发展质量,到价值成长到服务社会。我们一开始评价一个公司就是看它的保费收入、资产规模和净利润怎么样。逐渐开始看公司的赔付率,公司的费用率,管理怎么样,服务怎么样,也有的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讲研究整个市场的结构,它的集中度怎么样,等等各种各样的方法进行研究。
在这里,我们随着保险经营主体的增加,随着保费收入的增加,随着保险需求多元化和多样化、差异化,以及保险业的发展,我们需要有专业的队伍长期跟踪总结发展规律。因此我们在2010年8月在教育部和学校的关注支持下,我们就开始做中国保险公司竞争力评价研究,2011年出版了第一期,2011中国保险公司竞争力评价报告,到今年十年。
第二个也是中国保险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要求。保险业水平随着国民经济的改革开放,对于保险业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比如说我们明确提出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深化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健全金融监管体系,守住不发生系统金融风险的底线,等等。
我们具体怎么来做中国保险公司的竞争力评价研究呢?我和大家一块分享一下具体怎么做。大体分四个部分,第一是模型与方法,第二指标体系建设,第三评价中遇到的问题,第四部分研究对象的选择,第五部分评价的主要结果。
我们首先选择模型和方法,当时我们参考了国内外的重要文献,最后选择还是以定量分析为主,因为中国保保险公司竞争力评价最后肯定要对这些保险公司的得分和排名给出一个结果,这是一个非常敏感的问题,所以说我们一开始就要坚持尽量选择以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以定量分析为主的分析,最后选择了综合运用,主成分分析与因子分析。它的主成分权重并不是我们主观确定的,大家知道对于保险公司做评价肯定牵扯到指标,那么就牵扯到权重,到底给哪个指标赋予多大圈中?根据主观的确定还是客观的选择?这是非常实际的问题。我们综合国内外文献,最终选择了综合运用,主成分分析与因子分析的方法。可能对这个方法了解的都知道,最后选择数目不等的主成分,对于主成分赋予一个权重,这个权重并不是来自于主观的设定,而是来自于各个公司在指标上的表现,来自于客观的数据。
第二个是我们确定了模型方法,我们要搞研究最关注的一点就是数据来源来自于哪里。我们第一步要确定坚持来自于公开性渠道,因为我们这是一个长期的可持续性的研究,保证数据公开、客观。在2010年5月12号原中国保监会正式发布了《保险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要求在每年4月底把各个保险公司对于上两个年度财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表、股东权益表,以及保险公司的经营状况,包括产品信息、偿付能力还有一些分支机构做了明确规定,要求每年4月底公布上两个年度的财务信息和主要经营信息,因此解决了我们主要的数据来源问题。
还有少部分数据来自于各个公司的官网,银保监会网站、保险行业协会网站以及保险年鉴。在2018年银保监会成立以后,它于2018年4月公布了新的《保险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我们选择的这些信息渠道都是可持续的,都是公开的渠道,这解决了一些主要的问题。
我们建立了模型方法,有数据来源,我们开始构建指标体系。在构建指标体系之前,我们首先给出保险公司的竞争力。关于保险公司竞争力说实话当时没有一个明确的权威的,大家都得到认可的定义。我们在根据各种定义基础上给出了自己的定义。第一个,保险公司竞争力是基于市场经济环境下产生的,它是一个市场行为的结果。第二,它是一个相对概念,强调保险行业竞争者之间的比较,简单讲就是在这样的市场经济环境中,你综合运用公司的人力、物力、财力各种资源能够在市场上获得一个比较优势的地位,你就保持这个竞争力,否则就不能保持竞争力,也就是说它是一个比较,是一个相对概念。再就是我们决定了概念,我们构建指标体系,在这个指标体系中一共构建了五个一级指标,每个一级指标下面又构建了数量不等的二级指标。分离是盈利能力、资本管理能力、经营能力、风险管理能力和发展潜力。我重点和大家强调一下资本管理能力和风险管理能力。对于风险管理能力,大家都比较理解,对于资本管理能力大家不是很清楚。我们一开始出版竞争力报告的时候有关注这个问题,特意提出来资本管理能力。简单讲风险管理能力,我们认为是保险公司的经营管理层需要关注的,资本管理能力简单讲就是公司的股东应该关注的,他关注的是公司资本的保值增值。对于国有企业,国有保险公司关注的是国有资本的保值增值,对于民营保险公司关注民营资本的保值增值,对于外资、合资保险公司也是关注它们资本的保值增值问题。公司的资本管理与风险管理两者如何衔接,如何匹配?我们认为是公司的经营中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也是非常重要的问题。现在风险管理,大家都非常流行,但是资本管理是不是关注的少了一点?我们一开始强调这一点。
在每个一级指标下面都有数量不等的二级指标,大概各构建了60个左右的二级指标。我们在指标中做了一些预处理,首先是叫指标的正向与逆向,指标的正向就是这个指标越大越好,对保险公司竞争力越来越好,有利于保险公司的竞争力。比如总资产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有些指标是逆向指标,比如经营能力里面有一个综合费用率、综合赔率,我们认为在经营能力里面是越低越好,所以说这项指标就是逆向指标,正向指标和逆向指标,我们都做了处理,最后的结果越大越好,越有利于保险公司的竞争力。
第二规模性指标,公司的总资产,公司的净资产,公司的保费收入和公司的净利润。比率性指标利率增长率,保费增长率,这些指标叫做比率性指标。显然这些指标在60个指标里面既有规模性指标,又有比率性指标?这两者如何平衡?规模性指标对于大公司比较有利,它的净利润,它的净资产,它的保费收入显然更有利。如果比率性指标对中小保险公司更有利。比如说一个对于保险公司来讲,如果净利润增长率达到5%或者10%就很不错了,但是某一个保险公司上年度净利润1000万,今年一个亿,净利润增长了10倍,但是大部分保险公司都增长10%。这两个保险公司来比的话,它的净利润增长率就相差100倍,把这些指标都放到保险公司竞争力评价里面,对大中型保险公司带有不同的倾向性,这个平衡问题需要处理。
第三个问题股权结构与规模,就是公司的股权是要集中好还是比较分散好?公司的股本和竞争力之间到底处于什么状态,对于公司的竞争力更好。这是我们一直探讨的问题,也是业界管理中碰到的非常现实的问题。
再就是研究对象的选择。在2019年底,中国的人身保险公司一共91家成立营业,财产保险公司88家,首先我们在这里对于所有的保险公司做了区分,如果保险公司没有披露年度信息报告,或者披露信息不完整,以及营业时间在三年以内的,我们不进行保险公司竞争力评价。如果营业时间太短,我们认为它的发展状况不是很稳定。第二个数据异常和经营非正常的,这个都是根据我们对保险业的理解,以及保险公司提供的公开信息,以及银保监会和各个官网上对这个保险公司的一些行政处罚,一些规定,我们来判定到底这个保险公司进入不进入我们的评价范围。
第三个问题,对于财产保险公司来讲,政策性农业保险公司和财产保险公司,专业质保公司和传统的保险公司,相互制保险公司和传统的保险公司,它们之间的平衡问题。人身保险公司来讲,专业健康保险公司,养老保险公司和传统的股份制商业保险公司评价的公平性问题,也是我们需要考虑的。
最后我们在今年竞争力报告中,一共有76家财产保险公司进入评估范围,人身保险公司一共是68家进入评估范围。我们做这个报告,包括《中国保险公司竞争力评价报告》、《中国保险市场发展报告》,我们都是要既坚持问题导向,也坚持结果导向,也就是说我们要坚持评价结果的客观性、科学性与公开性,什么叫做客观性?就是说你分析中国保险公司的发展现状,你的理论基础要符合中国的国情,包括中国的经济发展状况,中国保险业的发展阶段以及中国的发展道路。评价过程和评价结果尽量避免主观因素的干扰,能用定量分析,能用客观分析的方法,我们都坚持用客观分析方法。什么叫做科学性?就是说我们既要看到保险业发展中的困难和波折,也要看到我们取得的进步,要用辩证的观点,历史的观点看待保险业的发展。在评价方法中以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结合,以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为牵引,以既有市场环境作为我们评价的要素来进行评价。第三坚持科学公开性,也就是说我们要坚持数据来源、评价方法、评价结果、评价过程都是要公开的,公开性是我们保证客观性与科学性的基础。
这是我们的评价结果,我们每年在综合竞争力评价报告中,既要评价所有保险公司综合性竞争力评价与得分,也可以得到它们的一级指标的排名和得分,盈利能力、资本管理能力、经营能力、风险管理能力、发展潜力的排名和得分。财产保险公司也是如此。
我们还更进一步对各个保险公司一级指标排名前十的这些公司的经营模式的相似性做了进一步分析,比如说我们对人身险公司盈利能力排名前十公司的盈利模式做了相似性的分析,都是基于数学方法、统计方法。在2020年评价中,盈利能力排名前十的分别是平安、中国、泰康、太平、太保、新华、中邮、华夏、平安、弘康人寿。在这些公司中,我们看一下平安人寿和中国人寿之间的相似性仅仅是0.58,也就是说这两家公司的盈利模式仅仅只有0.58的相似性。在整个矩阵中,最早的是取值0.79,太保寿险和新华寿险,这两家公司盈利模式更为相似,达到0.79。
我们对评价结果做了稳健性检验,这也是最具有特色和最具创新的一点。简单讲,你的评价结果是否依赖于某几个参数的设定或者变化。如果你的评价结果仅仅来自于少数几个参数的变化,那么你的结果就是不稳健的,对于我们做保险公司竞争力评价研究来讲,?
.(kv&I 6^ >_; GOW emu 2~+ “.C KSa iqy 6^> _;G OWe Wem u2~ +“ .BJ RZhp x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