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介绍
善美集面膜代理批发【微信咨询:bk4392】 招代理啦,厂家批发价格,无需代理费用,无需囤货,支持一件代发,加入我们的代理团队,图我拍,文案我写你只需每日更新朋友圈广告,不管你是上班族、学生还是全职妈妈,只要你想赚钱,就加我!
原标题:惊天骗局!号称继承4835万英镑遗产 小学文化农民骗走1800万!法院判了
据裁判文书网近日公布的《孙某山、胡某诈骗案刑事裁定书》显示,一位只有小学文化的农民作为主犯,称自己手持“瑞士银行3339.875亿美元保函”、“汇丰银行4835万英镑继承款资料”,寻找“运作资金”,借此在外大谈生意,骗取了1800多万元人民币……
裁定书显示,被告人孙某山,小学文化,农民。因涉嫌犯合同诈骗罪,2014年1月28日被澧县公安局刑事拘留,同年3月1日被执行逮捕。现羁押于澧县看守所。
被告人胡某,大学文化,中国·国际无私基金会集团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因涉嫌犯合同诈骗罪,2014年1月28日被澧县公安局刑事拘留,同年2月21日被取保候审;2019年12月13日被湖南省澧县人民法院决定取保候审;2020年8月10日被逮捕。
伪造瑞士银行3339亿美金保函
孙某山曾自学医学,在北京给人看病时结识了被告人胡某。孙、胡二人合谋,利用伪造的境外银行保函和银行存款资料,以帮助融资为名实施诈骗活动。后来孙某山告诉朱某春,自己可以通过香港地区的中国·国际无私基金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香港无私基金会)运作资金作投资,并给朱某春看了一份伪造的“瑞士银行3339.875亿美元保函”,谎称可以用该保函兑现资金。
孙某山要朱某春去寻找需要融资的企业出资运作兑现保函,承诺用运作到的资金给出资企业投资。2011年5月初,朱某春通过朋友介绍,认识了当时亟需融资的北京国标中醇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京国标公司)法定代表人张某。朱某春自称是香港无私基金的代表,向张某出示了“瑞士银行3339.875亿美元保函”资料,邀请张某出资运作保函。
张某通过严某屏找张吉生审核保函资料后认为资料是真实的,遂同意与香港无私基金合作。为方便与张某联系,孙某山、胡某给朱某春出具了香港无私基金的授权书,孙某山还多次以香港无私基金工作人员的身份与张某商谈保函运作的事宜,胡某也以香港无私基金董事的身份与张某见面磋商。最终“3339.875亿美元保函”没有运作成功。
号称“4835万英镑遗产继承”,
骗走1800万手续费
在运作“3339.875亿美元保函”的同时,孙某山又向张某出示了一份伪造的英国汇丰银行“4835万英镑继承款”的资料,谎称胡某是该笔继承款的继承人,需要支付前期费用办完继承手续后才能领取继承款。
孙某山承诺,如果张某能提供办理继承手续的资金,待继承款运作成功后就给张某的公司投资,张某表示同意。此后,由孙某山负责与张某联系,胡某负责提供伪造的催款单、缴款单等资料给张某审核,以骗取张某的信任。
2011年至2013年,孙某山、胡某多次以办理继承手续要向英国方面支付各种税费为由向张某借款,张某通过北京国标公司及张某、何某等人的银行账户先后多次向孙某山、胡某汇款共计1827.6万元。孙某山、胡某收到汇款予以瓜分,用于偿还个人债务、购房等开支。
至2013年底,因投资款一直没有到位,张某多次向孙某山、胡某催问,孙、胡二人继续编造谎言敷衍、拖延。2014年1月,张某到深圳找孙、胡二人催要投资款,孙、胡二人退还张某人民币60万元和美元7万元(折合人民币42.7413万元),共计102.7413万元。综上,被告人孙某山、胡某共骗取被害人张某钱款1724.8587万元。
原审法院认为,被告人孙某山、胡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虚构事实,骗取他人财物,数额特别巨大,其行为均已构成诈骗罪,应予依法惩处。本案系共同犯罪,判决:被告人孙某山犯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十三年六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五十万元;被告人胡某犯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十三年六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五十万元;对二人违法所得1724.86万元,扣除已追缴的在案财物外,不足部分继续予以追缴,返还被害人。
此后,孙某山、胡某不服,提出上诉。二审法院湖南省常德市中级人民法院裁定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原标题:魏建国:双节消费升温仅是中国经济的一次“热身”
文/魏建国
今年,受疫情影响我国消费受到抑制,上半年消费增速有所下滑,让不少人关心,近年来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消费这一“主引擎”是否依然强劲。
一、“双节”消费市场“火热”
今年国庆节与中秋节相逢,在做好“双节”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基础上,中国消费市场有序回暖,部分地区和行业呈现消费市场的“火热”局面。据商务部监测,10月1日至8日,全国零售和餐饮重点监测企业销售额约1.6万亿元,日均销售额比去年“十一”黄金周增长4.9%。据文旅部数据,假期全国共接待国内游客6.37亿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4665.6亿元,分别同比恢复79.0%和69.9%。
在今年电影行业遭受疫情重创、目前影院上座率仍控制在75%的情况下,国家电影专资办的数据显示,截至10月7日14:30,国庆档收获36.96亿元票房,虽然比去年国庆档44.66亿元有所下降,但仍取得中国影史国庆档票房第二的成绩。现场观众说:“中秋又连着国庆,我觉得应该是很值得团圆的日子,全家出动一起看个电影,我觉得还是非常有意义的一件事情。”
从消费热点城市来看,据北京市商务局数据,假日8天重点监测的百家企业实现销售额65.7亿元,同比增长18.6%。上海市商委数据显示,双节期间上海437家大型商业企业实现销售额123.8亿元,同比增长13.7%。其中,商品消费、夜间消费热点频出,文化、旅游、体育等服务消费回暖,餐饮消费人气回升。
中国“双节”期间消费的火热局面,也引起了世界的关注。近日,西班牙旅游推广协会秘书长卡洛斯·阿韦利亚表示,西班牙政府应该借鉴中国经验,争取早日控制住疫情,重启西班牙低迷的旅游业。当地时间10月6日,南非经济专家劳拉·霍德斯在接受央视记者采访时表示,“双节”假期中国国内旅游业的火热将带动中国其他产业的共同增长,从而有助于进一步促进中国经济快速平稳发展。
二、疫情过后,四大消费领跑市场
因疫情影响,今年上半年的消费都受到严重影响,但我国的消费能力、水平都没有改变,只不过因为疫情的防控而受到抑制,下半年疫情过后,消费即呈现井喷式发展,未来中国的新型消费、升级消费、实物消费、服务消费四大消费将领跑消费市场。
1.新型消费。包括文化及健康养生,在疫情过后将会获得更大的发展。假日期间,图书馆、博物馆等假期“充电”场所成为不少市民的首选“打卡”地。各地艺术团体推出的戏剧、电影、音乐、舞蹈等活动,为市民带来高水准的文化大餐。这次疫情前,我国电影行业一直呈现快速消费趋势,但在疫情影响下,号称“最强春节档”的影院全部撤档、停业,疫情以后,“双节”假期迎来了观影潮。
此次疫情给全国民众带来的最大经验,就是通过锻炼提高免疫力。疫情过后,将会出现全民运动的高潮。因此,网球、排球、篮球等各种球类和田径、马拉松、体操、瑜伽等运动,都会得到进一步兴起。与此同时,养生、中医药为主的老年健康需求也会兴起,这将带动中国中医药健康发展。
2.升级消费。此次疫情的冲击也恰恰是中国进行一场“新型消费革命”的最好时机。升级消费有三个核心抓手:一是消费方式升级,可以通过线上线下、移动支付,以及大数据、云计算实现消费的便捷化;其次是消费服务的升级,通过个性化服务、点对点的服务,精细化的服务,使消费对象得到最大的消费满足,从而乐意消费,同时要引导环保消费、绿色消费;第三,升级消费要进一步推进消费的区域化、国际化,也就是要发展好跨境电商服务。
3.实物消费。我国商品零售占社会消费零售总额的比重很大,2019年中国商品零售总额为364,928亿元,占201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11,649亿元的89.3%。尤其疫情之前,中国可支配的人均消费30,733元,实际消费21,559元。特别应该提到的是,农村居民的消费呈上升趋势,2019年农村居民的消费倾向高达83.19%,总体来看,主要是零售商品的销售。疫情当中通过快递、线上订购较多,预计今年全年商品零售将会稳步发展。
4.服务消费。包括餐饮酒水咖啡和家政,中国是全球酒类消费的大市场,疫情过后,无论是白酒还是葡萄酒都会呈现较大的、跨越式的消费。中国还是茶叶之乡,全国有茶园面积约4400万亩,茶叶年产量约260万吨,分别占世界的60%和45%,稳居世界第一位。咖啡是年轻人的爱好,疫情后也会有很好的发展。另外,疫情后家政服务更显重要,高水平、高质量的家政服务需求会增加,目前中国家政服务从业人员总量逾3000万人。
三、当前消费的特点和消费结构的变化
“双节”消费火热的现象,体现出当前我国整体消费的三个特点:
1.消费结构创新升级。以前我们都是大众化产品的消费,如柴米油盐酱醋茶,现在消费升级为电子产品、化妆品、养老健康等方面。2019年,通信器材、化妆品等消费升级类商品销售同比分别增长8.5%、12.6%,明显高于消费整体增速。
2.服务消费增长高于商品消费。近年来居住、医疗保健、文教娱乐等服务消费的增速远远快于食品类和衣着类,占总消费的比重大幅上涨,生活必需品和耐用品消费占比下降,而通信和交通增长更为明显,服务消费成为拉动消费增长的主要动力。
3.农村消费增长率超过沿海城市消费。当前农村消费水平和城市消费水平不断趋同,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移动支付和网络购物使得农村居民消费增速及消费升级趋势反超城市居民,农村消费市场正被激活,农村消费需求呈现出井喷式增长。
同时,当前民众的消费理念和消费结构也出现了相应变化:
1.从跟风式消费转向个性化消费。过去我国消费具有明显的模仿型排浪式特征,现在民众的消费从“越便宜越好”逐步转向个性化、高端化、品牌化,这也给制造业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缺口,这个缺口就是中国制造业的一片新蓝海。
2.从追求数量的消费转向追求质量的消费。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进入高收入国家后,民众对生活质量越加关注,从追求数量型消费向讲求质量型消费转变。中国将进入世行划定的高收入国家行列,改善居民消费从而推动整个经济良性循环发展成为当前重要的工作。
3.从商品消费转向服务转变。目前中国人均GDP约1万美元,与之相对应,民众已经从一些生活必需品消费转向享受型消费,这在结构上表现为从商品消费向服务消费转变。
当然,“双节”消费虽然火热,但也暴露出我们的一些短板,如景区人山人海、服务水平不高等问题,我们还要致力于解决消费中的“难点”、“堵点”。除了适当增加一些长假来拉动消费外,还应加强对各个不同阶层消费偏好的研究分析、精准施策,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另外,我国虽然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的消费市场,但乡村消费整体占比较小,未来还要加大发展,特别是在供应链和服务链方面,在保证商品品质和购物便捷的同时,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而且,要继续营造公平有序的消费环境,让老百姓放心消费、快乐消费,获得感不断增强,使消费潜力进一步释放。
总体来看,当前“双节”消费火热仅仅是疫情后的一次“热身”,更多的消费将延续到年底,甚至在整个“十四五”期间,消费都会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主引擎,而且在疫情后对推动我国形成“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意义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