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介绍
丽叶诗械字号面膜哪里有买的《批发微信:bk4392》 招代理啦,厂家批发价格,无需代理费用,无需囤货,支持一件代发,加入我们的代理团队,图我拍,文案我写你只需每日更新朋友圈广告,不管你是上班族、学生还是全职妈妈,只要你想赚钱,就加我!
近期,人民币升值速度有所加快,成为市场关注焦点。
10月10日晚间央行发布公告称,今年以来,人民币汇率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双向浮动,弹性增强,市场预期平稳,跨境资本流动有序,外汇市场运行保持稳定,市场供求平衡。为此,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20年10月12日起,将远期售汇业务的外汇风险准备金率从20%下调为0。
下一步,中国人民银行将继续保持人民币汇率弹性,稳定市场预期,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什么是外汇风险准备金?此次调整风险准备金率释放了什么信号?调整后又将如何影响人民币汇率?
为何要调整外汇风险准备金?
远期售汇业务是银行对企业提供的一种汇率避险衍生产品。企业通过远期购汇能在一定程度上规避未来汇率风险。
一般而言,调整外汇风险准备金率与人民币升贬值预期密切相关。对于此次调整,市场普遍认为,一方面下调远期售汇业务的准备金利于降低企业远期购汇成本;另一方面,由于当前人民币汇率不存在贬值预期,该工具的调整也可以进一步平衡外汇市场供需,实现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位置上保持稳定。
一位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远期售汇收取风险准备金其实是增加远期售汇的成本,这部分成本最终是要转嫁到企业身上,企业成本增加后,售汇意愿降低,人民币的贬值压力就会随之减轻。此次下调远期售汇业务的准备金为0,也是因为近期人民币升值较快,为了对冲升值预期,希望汇率是正常的双向波动。”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认为,今年以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波动加大,总体呈现由贬转升的走势,特别是随着中国经济基本面持续向好,近期人民币兑美元升值显著,此时将外汇风险准备金率下调为零,一方面有助于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继续保持在合理均衡水平,另一方面也有助于银行降低远期售汇成本,增加企业对此产品需求,以更好地利用衍生品管理汇率风险。
4次调整
“8.11”后,为抑制外汇市场过度波动,央行将银行远期售汇业务纳入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对开展代客远期售汇业务的金融机构收取外汇风险准备金。从811汇改以来,外汇风险准备金率工具一共经历过4次调整使用。
为了应对较强的人民币贬值压力,2015年8月31日,该工具于811汇改后调整至20%;
2017年9月8日,人民币贬值压力消除,外汇风险准备金率调至0%;
2018年8月6日,人民币贬值预期升温,外汇市场出现了一些顺周期波动的迹象,央行将远期售汇业务的外汇风险准备金率从0调整为20%。
此次调整是继2018年4月央行将远期售汇业务的外汇风险准备金率从0上调到20%后,再次恢复至0,为第四次调整。
温彬表示,外汇风险准备金率属于逆周期调节工具,通过调整,防止人民币过度升值或贬值,实现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下的双向波动。
未来人民币汇率如何走?
人民币连续强势飙升。节后首个交易日(10月9日),在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盘中飙升超1000点,最高升至6.7089,创下2019年4月以来新高。
实际上,受美元走弱和国内经济复苏态势良好影响,今年5月底以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就在持续升值。6月初至今,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涨幅已高达近6%。
外汇风险准备金率也被市场视为外汇市场“自动稳定器”工具。观点普遍认为,取消20%的外汇风险准备金率,也是为了平滑外汇市场波动,促进人民币汇率处于合理均衡水平。
后续人民币汇率走势如何?浙商证券研究所首席经济学家李超认为,目前人民币汇率进入新区间波动,由于国内外形势变化仍可能较大,尚不具备持续升值或贬值的基础,未来宽幅波动的概率大。未来人民币超预期升值可能来自实体部门集中结汇、美元超预期下行;超预期贬值可能来自中美剧烈博弈超预期,但这几种情形出现的概率都不大。
东方金诚研究发展部技术总监曹源源认为,当前中国经济恢复加快,需求端持续改善给予人民币汇率较强内部支撑。在美联储货币政策长期宽松背景下,中美利差将持续处于高位区间,也给人民币提供有力支持,短期内人民币汇率将趋于持稳运行。
央行行长易纲近日在《中国金融》撰文指出,成功经济体必须保持币值稳定,这不仅包括国内物价水平的稳定,也包括汇率的基本稳定。若汇率发生较大幅度贬值,即便国内生产总值的本币价值上去了,换成其他国际储备货币价值也会下来,这既会影响本国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也影响老百姓的对外购买力。汇率剧烈波动,还会影响国内外对本国经济的信心,不利于经济主体正常的贸易投资活动。
易纲强调,2021年是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的第一年,央行将继续扎实做好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开放各项工作,守护币值稳定和金融稳定。
光明日报记者 牛梦笛
今年国庆恰逢中秋,迎来8天的长假。在刚刚结束的假期里,近1亿人次走进电影院享受光影视听盛宴。10月1日至8日,全国电影票房突破39亿元。这一数据充分说明,电影市场正在复苏。
据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电影观众满意度调查·2020年国庆档”调查结果显示,国庆档满意度85.5分,居近4年国庆档满意度第二位、历史调查35个档期第三位。档期内原春节档预备影片《夺冠》《姜子牙》《急先锋》,与为今年国庆档量身定制的脱贫攻坚题材电影《我和我的家乡》《一点就到家》齐上阵,5部影片涵盖喜剧、剧情、动画、动作等不同类型,聚焦乡村扶贫脱贫、体育竞技、经典国漫等不同题材,交出了3部影片观众满意度超85分、2部影片票房超10亿元的亮眼成绩,助推中国电影加速发展。
投资没有离场,人才没有离场,观众没有离场
2019年国庆档恰逢新中国成立70周年,《我和我的祖国》《中国机长》《攀登者》3部新主流大片同日上映,档期票房高达44.66亿元,创中国影史同期票房新高。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大批新片集中在国庆档上映,对中国电影市场来说既是压力也是动力。压力在于疫情的阴霾尚未完全散去,全国影院自7月20日复工后才2个多月,上座率限制尽管提高到75%,但毕竟还不是正常状态;成绩也显而易见,《我和我的家乡》以18.7亿元票房位居国庆档票房榜首,《姜子牙》取得13.84亿元票房成绩,《夺冠》累计票房达6.4亿元。
“中国电影观众满意度调查·2020年国庆档”调查认为,观众对国庆档影片的总体较高满意度和不同影片在不同维度上带给观众的满足感带动了市场回暖。综合来看,在优质创作水准保障下,国庆档观众与影片产生良性互动,观众热情提升,分享传播意愿增长。
今年国庆档取得的喜人成绩再次证明,中国电影仍然处在黄金发展期,投资没有离场,人才没有离场,观众没有离场。在8天长假中,走进影院看电影成为全国观众合家欢休闲娱乐的重要方式,大家似乎都在用国庆档弥补春节档的遗憾。在影视从业者唐山立看来,疫情之后这个重要的档期为行业带来生机与希望,坚定了中国电影产业持续健康稳步发展的信心。
好内容仍被关注,口碑成制胜关键
10月1日上映的《我和我的家乡》成为国庆档影片中的票房与口碑担当。“笑中带泪”是《我和我的家乡》的一句宣传语,从目前观众口碑看,该片确实实现了这一效果,5组由目前最具票房号召力的主创团队打造的5部短片,以极具亲和力的喜剧风格让观众既收获了欢笑,也收获了感动。该片通过讲述不同区域的家乡故事,来展现在摆脱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农村的变化,让观众从喜剧中拾取温暖和感动。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饶曙光表示:“《我和我的家乡》里有对家乡的真情流露与祝福,这无疑是人们内心深处最柔软细腻的深情,也是一种自然而然的爱国主义,这种感情更长久、更深沉、更强烈。《我和我的祖国》《我和我的家乡》的成功,已经建立起主流电影的品牌效应。”
国庆档另外两部影片也同样令人关注。《夺冠》以女排真实人物的成长路径及激烈的比赛场景,生动展现中国女排40年来的荆棘与荣光,弘扬了女排精神。国庆档后半程上映的《一点就到家》以轻巧喜剧形式展现青年创业助推乡村脱贫主题,整体节奏活泼灵动,带给观众清新愉快的观影感受。
据“中国电影观众满意度调查·2020年国庆档”调查显示,《我和我的家乡》观众满意度87.5分,居今年调查第一位、历史调查第五位,仅次于《我和我的祖国》居历年国庆档满意度第二位。《夺冠》和《一点就到家》满意度分别为86.4分、85.5分,居历年国庆档单片满意度的第四位、第五位。从排名结果不难看出,今年国庆档期中的好内容仍然备受关注,口碑继续成为制胜关键。
小人物折射大时代引发观众共鸣
从10多年前的电影《建国大业》开始,《风声》《智取威虎山》《湄公河行动》《红海行动》《流浪地球》及《战狼》系列接连成为银幕爆款,主流电影逐渐成长为电影市场的票房担当。2019年国庆档,以《我和我的祖国》为代表的新主流电影集中涌现,进一步体现主流电影在叙事创新、类型深耕、工业探索上的成长。2020年国庆档,以《夺冠》《我和我的家乡》《一点就到家》为代表的新主流电影,通过讲述小人物的故事折射出大时代的精神,引发观众共鸣。
《一点就到家》是国庆档最晚露面的影片,也是最具青春气息的一部,它比不了《我和我的家乡》《夺冠》这样的大制作,但其轻巧灵动的风格却成为国庆档的一道风景线。在不少观众看来,一部讲述年轻人返乡创业的影片能被打磨得如此轻松好看,主创团队功不可没。此外,《秀美人生》《2019阅兵盛典》等或聚焦脱贫攻坚,或展现国庆主题,或反映新时代特点的主流电影作品也在国庆档期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
今年国庆档是疫情之后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档期,在电影院上座率上限为75%的情况下,取得如此成绩实为不易。不同类型和题材的影片综合质量过硬,观众反馈良好。在优质国产电影作品和稳健的常态化疫情防控支撑下,中国电影市场经历了暑期档的重启和国庆档的大考,从业者信心重振,市场回暖企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