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介绍
莱也纳补水面膜哪里买靠谱,联系微信《bk4392》 招代理啦,厂家批发价格,无需代理费用,无需囤货,支持一件代发,加入我们的代理团队,图我拍,文案我写你只需每日更新朋友圈广告,不管你是上班族、学生还是全职妈妈,只要你想赚钱,就加我!
不论这一并购方案是否能够得以施行,近期我们见证的诸多收并购意向,都意味着半导体产业已经进入了深刻变革期。
半导体行业正经历又一轮并购浪潮。
近日,有市场消息称,IC设计厂商AMD(超威)计划收购同为IC设计厂商的Xilinx(赛灵思),作价预计将超过300亿美元,引起市场哗然。这恐怕是近期影响力和规模仅次于Nvidia(英伟达)计划收购Arm(安谋)的一项半导体行业巨头间收并购意向。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从行业份额来说,二者都是TOP6以内级别。据集邦咨询统计,在今年第二季度,AMD的营收位居全球前十大IC设计公司第五位,赛灵思紧跟其后排在第六位,且二者长期处于这样的位置。
从所处领域来看,AMD的业务重心在数据中心,赛灵思则是FPGA领域巨头;类比2015年服务器领域巨头Intel(英特尔)完成对FPGA行业第二Altera的收购动作,同业竞争之意昭昭。
对于该消息,21世纪经济报道得到的赛灵思方面官方回应是:不对传闻或猜测作任何评论。不过显然,相比排在前面的英特尔、英伟达,业务重点同样在CPU和GPU领域的AMD在见证二者陆续开展大规模并购动作之后,求变可以说是理所当然。
加上今年上半年新冠肺炎疫情叠加海外市场诸多不平静因素的干扰,赛灵思前两个季度出现收入下滑,AMD反而得到了快速发展,一定意义上成为后者发起并购意向的底气所在。
而数据中心领域是半导体公司未来共同深耕的方向,不论这一并购方案是否能够得以施行,近期我们见证的诸多收并购意向,都意味着半导体产业已经进入了深刻变革期。
1、被并购的FPGA是什么?
此次AMD对赛灵思并购意向的核心,是看中了FPGA对未来发展数据中心的重要意义。那么FPGA这个看起来小众的领域到底是什么?
FPGA的中文名叫做“现场可编程门阵列”,从字面意思可知,其特点是可灵活配置。这在需要庞大计算量、且场景丰富的数字世界来说,可谓十分重要的特性。
赛灵思是FPGA的创造者,公司自2018年宣布启动新的三大战略,其中之一就是“驱动灵活应变的计算”,其他还包括“数据中心优先”、“加速核心市场发展”。
当然,从整个半导体领域的角度来观察,FPGA看起来只是一个很垂直细分的领域。相比英特尔、英伟达目前已经高居超过2000亿美元的市值,赛灵思的市值只有接近300亿美元,意向收购方AMD的市值正在奔向1000亿美元。
但FPGA在进入5G时代以后,其实正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赛灵思的FPGA一大核心是落地在5G基站中,其一度也是华为十分重要的供应商。
集邦咨询分析师姚嘉洋此前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5G时代由于频谱范围大幅增加,基站从业者在考虑能够针对各国政府的频谱范围提供较佳的讯号收发性能表现。而FPGA的可编程特性,会更利于基站关键厂商针对性进行市场开发,因此这成为基站设备不可或缺的重要关键元件。
更为重要的是赛灵思正在着力发展数据中心业务,在如今已经日益智能化的世界,数据的产生无处不在,这背后都需要数据中心作为核心载体来进行计算、运行的支持。在今年初的疫情期间,业务重心在数据中心领域的半导体厂商,都收获了较大的收入增速,是为一个特定的缩影。
而赛灵思的发展方向与前述半导体巨头们一致。当然目前来看,数据中心尚未成为支撑赛灵思业务的关键。公司最新发布的2021财年第一季报显示,数据中心业务的收入贡献仅占比12%,公司的收入大头依然来自工业、国防以及通讯两大领域。
不过其数据中心业务增长很快,年增速达到了104%。在去年末的一次采访中,赛灵思总裁兼CEO Victor Peng曾回应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虽然目前财报披露来看,数据中心业务对营收的贡献非常有限,“但是要看到它的增长远远比一般业务要快,在未来三年之后,它会成为营收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对此,赛迪智库集成电路研究所高级分析师种丹丹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道,在赛灵思的产品销售中,纯FPGA芯片的销量逐渐缩小,异构融合趋势下CPU+FPGA水涨船高。
“通信市场如华为基站对纯高端FPGA的需求较大,但随着外部环境影响,赛灵思在转型当中面临业务客户终结困境,其内部已将战略重点放在新方向。赛灵思的数据中心FPGA业务正在增长,但还处于起步阶段,新一代FPGA要在其客户中找到立足点需要时间。”她续称。
2、CPU+GPU+FPGA对垒局
FPGA的发展需要新的助推力,那么服务器领域的巨头英特尔和AMD为什么都看中了FPGA这一领域?
核心在于联动发展。在CPU领域,AMD一直被视为是紧跟在英特尔后面追赶的“老二”角色。有趣的是,被英特尔并购的Altera是FPGA领域的行业第二,赛灵思则是久居该领域龙头位置。
正因为这样的行业间巨头业务融合,让这场CPU+GPU+FPGA的发展脉络变得清晰。
种丹丹向记者指出,全球FPGA市场由赛灵思、英特尔、莱迪思(Lattice)和美高森美(Microsemi)等巨头垄断。其中,居首的赛灵思市占率达50%,英特尔在2015年收购的Altera市占率超30%。纯FPGA芯片走向边缘的趋势已经较为清晰,未来将融合嵌入到新的异构环境,与CPU、DSP等通力合作成为主流市场必需品。
“赛灵思的加入或将使AMD拼成高集成度的CPU+GPU+FPGA产品线版图,是AMD走向下一代异构计算的重要步骤,将触角深入数据中心、5G通信、人工智能等领域,打开第三条优势赛道,增加与英特尔、英伟达等抗衡的资本。”她进一步指出。
这一发展趋势,从英特尔在2015年的并购中已见端倪。天风证券在一份研报中也分析,Intel仍占据服务器市场超95%份额,并拥有CPU+FPGA+存储到未来+GPU的完整计算生态,将直接受益全球云计算建设的服务器市场需求周期。不过还存在追赶台积电制程工艺和被AMD上抢市占率的压力因素。
反观AMD,天风证券指出,其在CEO Lisa Su的领导下能否保持强执行力,特别是能否在服务器市场积极满足客户需求并完成适配,是其在2020年主战场与Intel两强相遇勇者胜的关键。
有业内人士指出,假若目前备受全球关注的几场堪称“世纪并购”的案例最终都成真,可能将出现高端芯片领域英特尔+Altera,英伟达+Arm+Mellanox,AMD+赛灵思三强对垒的寡头格局。
“近几年,AMD数据中心处理器业务不断增长,与长期在该领域占据主导的英特尔竞争愈发激烈。在服务器算力加速领域,AMD和英特尔都采用CPU+FPGA核心架构,随着5G、物联网等促进数据指数级增长,云服务供应商的数据分析处理需求增长,成本、易用性、多场景通用的FPGA在数据中心的应用增多,AMD亟需补足此战略缺口。赛灵思的加入或将帮助AMD在与英特尔的竞争中处于更有利地位,同时应对英伟达利用其云端GPU优势叠加已收购的Mellanox、拟收购的Arm等带来的威胁。”种丹丹分析道。
3、半导体跨领域并购新浪潮
关于AMD意向并购赛灵思的案例,目前尚有诸多未知数。有行业人士认为,目前已是FPGA领域龙头的赛灵思未必会一定走向寻求被并购的道路。
种丹丹则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AMD收购赛灵思的交易仍面临几个重要门槛:一是双方谈判条款能否顺利达成,并购能否顺利实现消化。财报显示AMD现金仅有18亿美元,AMD可能利用其高股票估值作为谈判筹码来推动交易进行,或让赛灵思以高价退市。现金+股票的大宗交易方式,应避免陷入类似AMD收购ATI的债务负担。
二是全球反垄断审查能否通过。AMD和赛灵思均为在美股挂牌的美国企业,当下美国大选“新旧交替”期可能会给交易增添变数、大额并购面临全球监管审查、AMD竞争对手英特尔可能会强烈反对或游说相关部门对并购案设置障碍。
三是客户对赛灵思中立性的质疑。英特尔已收购Altera,一旦AMD成功收购赛灵思,下游客户在采购FPGA芯片及相关解决方案时,只有英特尔和AMD两个选择,会加重很多潜在客户对中立性的担忧。
任何行业间巨头的并购都不容易,更何况是技术门槛较高的半导体领域。种丹丹指出,此前英特尔收购Altera公司尚未形成预期的协同效应。“FPGA技术壁垒较高,跨领域并购需要双方进行较长时间的消化,更需要生态系统、合作伙伴渠道、客户群的密切配合和日趋完善。”
回过头来看,在全球市场受疫情影响蛰伏多个月之后,半导体行业突然在近期迎来一宗又一宗的超大规模行业间龙头并购事项,颇有点厚积薄发的意味。
当下又处在行业变革的关键节点,5G浪潮推动之下,海量数据的运算需要各项新技术支撑,但半导体产业底层技术的发展已经逐渐面临瓶颈。合纵连横在此情况下出现,也可以理解为是综合经济效益和行业效益考虑下的必然趋势。
种丹丹告诉记者,受新冠疫情和中美关系影响,2020年上半年半导体市场并购活动低迷,今年一季度半导体并购交易额为18亿美元;二季度仅为1.65亿美元;三季度开始半导体市场需求复苏明显,成本支出增加。
“一方面,摩尔定律放缓,产业进入转型变革期,龙头厂商通过并购加快布局,抢占未来发展先机;另一方面,叠加中美关系影响,企业在供应链、产品整体解决方案等方面进行策略调整,全球半导体格局正经历着新一轮洗牌。”她总结道。
(作者:骆轶琪)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基辛格:中美必须停止升级冲突,否则人类可能滑向类似一战的局势之中 | 双语阅读
来源:财经十一人
美国和中国的领导人们必须就双方不可侵犯的界限做出讨论,并且做出诠释来定义这些禁区。这必须设计为可以持续一个较长的时期,不受美国两党执政更替的影响
Kissinger says U.S., China must cease escalating threats, Or ‘we will slide into a situation similar to World War I’
基辛格:中美必须停止升级威胁,否则人类将可能滑向类似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局势之中
The U.S. must realize that it can no longer achieve ‘unilateral superiority’ in economic, technological strength, the famed diplomat says
享有盛名的外交家基辛格近日表示:美国必须意识到,自己已经不再能在经济和科技实力方面保持“单极霸权”了。
Henry Kissinger is no stranger to a hostile China.
基辛格对于一个充满竞争意识的中国并不感到陌生。
As President Nixon’s national security adviser, Kissinger helped engineer the first official visit by an American delegation to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which ultimately paved the way for Nixon to visit Beijing an d the U.S. to resume a cooperative relationship with the Country after a long period of diplomatic isolation.
作为尼克松总统的国家安全顾问,基辛格帮助设计了美国代表团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次官方访问,而这也最终为尼克松访问北京铺平了道路,为中美长期的外交孤立关系破冰和恢复互助关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On Wednesday afternoon, the famed diplomat warned that rising tensions between the U.S. an d China could ultimately lead to a disastrous, kinetic war, in a virtual discussion with Federal Reserve Bank of New York President sponsored by the Economic Club of New York.
就在10月7日下午,这位闻名于世的外交家在与由纽约经济俱乐部赞助的与纽约联邦储备银行行长的一次远程讨论中警告到,中美之间升级的张力可能会最终导致一场灾难性的军事战争。
“Our leaders an d [China’s] leaders have to discuss the limits beyond which they will not push threats, an d how to define that,” Kissinger said, adding that a these talks must be designed in such a way that they can be conducted over a long period of time, across administrations of both parties.
“我们和中国的领导人们必须就双方不可侵犯的界限做出讨论,并且做出诠释来定义这些禁区,” 基辛格继而又提到这些谈话必须设计为可以持续一个较长的时期,并且不受美国两党执政更替的影响。
“You can say this is totally impossible, but if it is, we will slide into a situation similar to World War I,” he continued, pointing out that during the years leading up to the outbreak of war in the summer of 1914, the conventional wisdom then, as today, was that war between the great powers was not conceivable.
“你可以认为战争是完全不可能发生的,但如果它是可能的,人类将会滑向类似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局面中去,” 他又继续指出,要知道,在1914年夏天的战争爆发之前的几年时间内,当时世间的普遍观点就像今天一样,都认为超级大国之间的战争是难以想象的。
But even as world leaders at that time didn’t take the threat of war seriously, they were simultaneously building military capabilities an d strategies that made it more likely. There are parallels to that technological race an d the one occurring today, as the U.S. an d China compete for unassailable dominance in domains lik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当时的世界领导人们虽然并没有严肃地看待战争的威胁,但他们当时都在打造更强的军事实力,并制定更多的战略计划,这些都使战争更有可能发生。当时,也有和如今正在发生的科技竞赛类同的情况,就像现今的美中之间正为了在人工智能等领域內毋庸置疑的支配地位而互相竞争。
Instead of striving for such dominance, he argued, we should “think of an economic world in which no other Country should be able to blackmail us, but where that objective is not designed in such a way that all potential technological capabilities in other Countries have to be confronted an d reduced.
基辛格提出,美国不应该为了上述的统治地位而努力,而是应该“思考如何在一个经济世界当中令他国无法恐吓讹诈我们,但这一目标不应该通过对垒和减低其他国家潜在的科技能力这一路径来达成。”
“This is a big challenge for any administration, an d it’s not a partisan challenge, it’s a historic challenge because we can’t review it every four to eight years, an d if we cannot get clear in our own Country about this, we can’t deal with other Countries,” he added.
“这对于任何执政政府来说都是严峻的挑战, 而且这不只是某一党派的挑战,而是一项历史性的挑战,因为我们可以每四到八年就回顾它,并且如果我们不能在我们自己的国家中厘清这一问题,我们也不可能处理好其他国家的关系,” 基辛格追加到。
U.S.-China relations have receded somewhat from the spotlight in the American political discourse as the COVID-19 epidemic an d issues of racial justice an d policing have overshadowed the ongoing trade conflict an d disputes over Hong Kong’s independence from the mainland. But the Trump administration has sought to blame China, where the novel coronavirus originated, for the international epidemic while it has continued to take a hard line on Chinese companies like the owner of the popular TikTok video-sharing app.
美中关系因为一系列原因从美国的政治舆论焦点中淡退了下来,新冠疫情的爆发,种族平等和警察执法的问题都盖过了持续发酵中的贸易冲突和关于香港对于大陆的独立性的争议。但特朗普政权意在指责疫情发源地的中国,为本次全球性疫情爆发的原因,同时也一直对中国公司们态度强硬,就像其对十分受欢迎的视频分享APP TikTok的母公司所采取的强硬手段。
Meanwhile, the Democratic Party has become more united in its desire to strike a combative posture with China. Democratic nominee Joe Biden once championed China’s accession to the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but has recently argued that the U.S. should join with its allies to “confront China’s abusive behaviors an d human rights violations,” in an article in Foreign Affairs earlier this year.
与此同时,民主党正出于自身想要给中国营造出一种善战的姿态的渴望,而变得越加统一。民主党候选人乔?拜登曾经拥护过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但现在却转而在今年稍早些时候刊登于Foreign Affairs的一篇文章中,争辩到美国应该和其盟友共同“对抗中国的暴行和侵犯人权的行为。”
“The United States does need to get tough with China. If China has its way, it will keep robbing the United States an d American companies of their technology an d intellectual property,” he wrote. “It will also keep using subsidies to give its state-owned enterprises an unfair advantage—and a leg up on dominating the technologies an d industries of the future.”
“美国的确需要对华强硬。如果中国可以随心所欲的话,它将会持续从美国和美国公司手中掠取科技和知识产权,” 拜登在文章中写到。“它也会持续性地为国有企业提供资助,从而使他们获得不公平的优势—而这又会给其创造在未来的科技和产业领域中处于主导地位的条件。”
Kissinger argued that the nature of the technologies an d industries of the future make the current U.S.-China conflict a particularly dangerous one, because it’s possible that technologies lik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lend themselves to zero-sum thinking an d winner-take-all outcomes.
基辛格认为,未来科技和产业的性质尤为加剧了美中冲突的危险性,这是由于像人工智能这一类的科学技术可能会使两国带入到零和思维中去,并且产生赢家通吃的结果。
“The last time we have a comparable technological change was hundreds of years ago, during the enlightenment, when printing was invented an d it enabled the unprecedented distribution of knowledge,” Kissinger said.
“上一次人类历史上经历过的相似的科技进步是几百年之前,在启蒙运动期间,印刷术的发明和由此而带来的知识的普及,” 基辛格说。
The essential difference between that time an d now, however, is that there was a concurrent flowering of philosophical thinking that created conceptual frameworks for societies to deal with what this new technology had wrought. Kissinger warned, “In the present world, technological thinking is way ahead of conceptual thinking.”
当时和现在最根本的分别在于,当时伴随着技术进步的同时,哲学思想也正愈加繁荣化,而后者也催生了社会如何处理这些科技进步所带来的变化的概念性框架。基辛格警示到,“而在当今的时代中, 技术性的思维模式正遥遥领先于概念性的思维框架。”
原载:2020年10月7日 marketwatch. com,翻译:杨赛
免责声明:自媒体综合提供的内容均源自自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并获许可。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新浪立场。若内容涉及投资建议,仅供参考勿作为投资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如期而至的大补涨,人民币汇率刷新2019年4月以来新高。
节后首个交易日(10月9日),不出所料,在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补涨近1100点;但更为重要的是,离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延续假期以来的强势,10月9日盘中一度涨破6.7关口,刷新去年4月以来的高点。
节后首个交易日上演的股汇双涨行情在市场预期之内。不过,人民币汇率自6月以来的一波凌厉涨势目前涨幅已近6%,市场更为关注的是后市将如何演变。不少分析认为,进入四季度,由于美国大选进入白热化的关键阶段,美元指数的波动性会增加,相应的,人民币汇率也会在短期内出现调整;但中长期看,人民币汇率有望保持稳定,甚至有望延续升值行情。
更为重要的是,从当前的条件来看,全球“宽货币、低利率”为我国提供以人民币为基础的金融市场发展优势,主要经济体维持零利率或者是负利率,中国和主要的发达经济体维持了较高的息差,决定了近期人民币资产的吸引力,这也将利于维持汇率的稳定。借着当前有利的改革开放的时间窗口,据了解,有关部门正深入研究未来五年推动资本项目开放的主要的内容和关键的环节,人民币国际化有望再次提速推进。
此外,Wind数据显示,10月9日北向资金早盘单边涌入,午后深股通高位横盘,沪股通则有所回落,全天北向资金大幅净买入112.67亿元,单日净买入额创7月6日以来新高;其中深股通净买入91.13亿元,创4月14日以来新高。
节后首日补涨超千点
10月9日,在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盘中飙升逾1000点,夜盘最高升破6.70关口,创下去年4月以来新高。在岸人民币汇率的如期飙升,主要受益于假期期间,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持续上涨,使得在岸与离岸的汇差高达600余点。
不过,10月9日的强势行情依然有超出预期的部分。当天不仅在岸汇率出现补涨,离岸汇率延续强势上涨行情,一度升破6.69关口,最高触及6.6862。
截至10月9日16:30,在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收报6.7135,较上一个交易日官方收盘价上涨971点;离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日内涨超300点,达到6.70关口附近。
四季度或面临短期回调
美元指数的持续疲软,加之中国自身基本面的强韧,带动今年6月以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明显走强。自6月初至今,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涨幅已高达近6%。在刚刚过去的三季度,在岸人民币兑美元涨幅达到3.89%,为2008年第一季度来最大单季涨幅。
与此同时,尽管当前美元指数站稳93关口上方,但相较于5月底逼近100关口的高点,跌幅已近7%。市场不少分析认为,美元已进入“熊市”周期。美联储短时间内大量投放流动性,带来美元流动性泛滥,过多的货币供给势必带来货币贬值,即便短期内美元指数会有反弹,但难改中长期的走弱趋势。
因此,在此大背景下,展望后续的人民币汇率走势,不少分析认为,进入四季度,由于美国大选进入白热化的关键阶段,美元指数的波动性会增加,相应的,人民币汇率也会在短期内出现调整;但中长期看,人民币汇率有望保持稳定,甚至有望延续升值行情。
兴业研究宏观团队认为,四季度美元指数仍有上行空间,将可能会对人民币汇率形成阶段性施压,但紧货币、宽信用周期仍在中期继续支撑人民币汇率升值。
长江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伍戈认为,随着海内外疫情差异的变化,我国贸易顺差或将逐步收窄,这可能主导跨境资金流入整体趋缓。在美元弱势震荡及我国央行退出汇率干预的基准情形下,人民币短期内进一步升值的速度与空间相对有限。
浙商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超(金麒麟分析师)认为,6月以来的人民币汇率升值有着我国经济率先复苏、货币政策边际收紧短端流动性致中美利差走阔等因素影响,预计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新中枢在6.75附近,上限为6.6,下限为6.9的判断,目前人民币汇率进入新区间波动,由于国内外形势变化仍可能较大,尚不具备持续升值或贬值的基础,未来宽幅波动的概率较大。
人民币资产受青睐,人民币国际化有望再提速
由于全球主要发达经济体无限量宽松维持零利率或者是负利率,中国和主要的发达经济体维持了较高的息差,这决定了近期人民币资产的吸引力和人民币汇率的不断走强。对中国而言,当前这种局面既利于借机进一步深化金融市场改革开放,推动资本项目可兑换稳妥有序改革,从而深化人民币国际化;但同时,国外资本的竞相流入,尤其是流入境内证券市场,也为跨境资本的审慎管理提出更高挑战。
国家外汇局副局长陆磊近日就在公开场合表示,改革和开放要看时间窗口,从当前的条件来看,全球“宽货币、低利率”为我国提供以人民币为基础的金融市场发展优势,央行和外汇局正在深入研究未来五年推动资本项目开放的主要的内容和关键的环节。面向全球的高水平的金融市场开放是统筹推进改革和防风险的关键,因此,要注意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是要扩大金融业的对外开放,顺应市场主体的需求,以更高水平的开放打破封锁和围堵的风险,积极融入和拥抱世界金融的体系。
二要建设以人民币金融资产为核心资产的国际金融中心,推动离岸和在岸市场的规则与国际接轨,促进中国和全球金融市场的互联互通,培育全球交易市场。
三是要稳步审慎推进利率和汇率的市场化改革,完善货币调控体系,培育市场基准的利率和收益率曲线,逐步形成市场化利率调控体系,增强汇率弹性,发挥汇率调节宏观经济和国际收支的自动稳定器作用,用改革的办法疏导货币政策传导。
四要建立与更高水平开放相适应的金融监管体系,完善跨境资金流动的宏观审慎和微观合规两位一体的管理框架,保持微观政策的跨周期的稳定性、一致性,可预期性。
摩根士丹利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邢自强近期在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CWM50)研讨会上表示,进入2020年后,不断加剧的地缘政治冲突,以及世界多极化趋势,更加突出了人民币国际化对于保障中国资本流入、减少融资风险,实现国际国内经济双循环的重要性。与此同时,在未来全球超低利率的环境下,中国当前保持了常态化的货币政策,人民币主权资产的收益率明显高于其他发达经济体,颇具吸引力,为人民币资产的进一步国际化提供了良机。
根据IMF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二季度末,人民币外汇储备总额实现连续六个季度的增长,人民币在全球官方外汇储备总额由一季度末2201亿美元升至2304亿美元,在全球外汇储备占比升至2.05%,刷新历史高点。另据摩根士丹利预计,2030年人民币占全球外储比例有望升至10%。
“我认为人民币资产国际化的步伐将加快,未来的政策可能更加聚焦在扩大金融开放,深化国内改革,以及拓展人民币的使用范围。”邢自强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