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介绍
贝芙雅医用面膜批发包邮,微信诚招代理【bk4392】 直销,零售,批发,招代理,一手货源直供,现货批发零售广招实力代理,现货批发零售,接受代发!
公募基金今年以来表现抢眼。截至9月底,在4000余只主动偏股型基金中,近六成基金今年以来收益率超过20%,其中收益率超过30%的基金多达1700只,更有500多只基金收益率超过50%,最牛的广发高端制造A收益率高达95.68%。
不过,对于持有上游资源类QDII等基金的投资者来说,“公募牛”与他们无缘。
分析发现,今年以来令投资者亏钱的基金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一是上游资源类的QDII基金,尤其是和油气相关的基金产品。如诺安油气能源今年以来净值几乎腰斩,上投摩根全球天然资源今年以来净值下跌20%。另外,由于印度市场表现欠佳,与之相关的QDII基金业绩落后。
二是重仓低估值板块的基金。由于今年以来资金向优质龙头股集中,不少医药、科技、消费的龙头股估值不断抬升。与之形成反差的是,低估值板块的银行、地产等虽然看上去估值不高,却遭遇低估值陷阱,估值越便宜股价跌得越多。
另外,部分港股通基金也表现欠佳,前海开源港股通股息率50强、景顺长城量化港股通等基金,今年以来下跌了10%左右。
过去多年来表现优异的部分传统白马蓝筹股今年以来表现欠佳,拖累了很多基金的业绩,尤其是重仓格力电器、中国平安、招商银行的基金。截至9月底,今年以来格力电器下跌17.1%,中国平安下跌8.25%,招商银行也是下跌的。
三是追求稳定回报的类固收基金产品。投资者原本想依靠债券增厚收益,没想到受债券市场调整影响,并没有赚到钱。而持有的低估值股票又表现不佳,最终反而亏了钱。
从上述亏损基金的规模来看,业绩欠佳对其规模影响很大,不少基金变成了迷你基金。
对于投资者来说,选择投资的方向至关重要。在年初随便买入任何一只医药主题基金,今年以来都会获得50%以上的回报。
原标题:入局买菜大战 拼多多拼什么
作者: 王海
[ 笔者认为,生鲜电商的争议不是模式之争,而是执行能力之争。疫情期间流量红利解决了买菜业务长期存在的客单价、复购率低等问题,如何在稳定单价、控制损耗率、降低配送成本的前提下,将盈利模式打造出来,并迅速实现复制,是接来下各方的重点工作。 ]
在微信小程序内测2个多月后,拼多多正式在App内上线买菜业务“多多买菜”,与其他平台不同,拼多多的买菜平台主打“次日达”配送,业务范围覆盖武汉、南昌等多个二三线城市。
为了尽快打开市场,多多买菜延续了拼多多用补贴和低价快速抢占市场的打法。
线上买菜平台可为消费者提供蔬菜水果、肉禽蛋类、水产海鲜、牛奶乳品等生鲜食品的线上下单、配送上门服务。在盒马、叮咚买菜、美团买菜等选手进入后,线上买菜业务已是一片“红海”。
那么,拼多多为何要选择在此时加入“买菜大军”呢?
笔者认为,一方面是由于公司在农产品、供应链等要素方面有所沉淀;另一方面是公司的月活用户量增速放缓,电商业务遭遇增长瓶颈,需要新的业务增长点。
“买菜是个苦业务,将是多年的全力长跑,也将是拼多多人的试金石。”在拼多多上周的五周年庆典上,其董事长黄峥表示,买菜业务的模式并不能简单地解释为“社区团购”,而是前置仓、拼小站、社区站点等多个形态混存。
早在疫情暴发不久时,拼多多就推出线下团购工具“快团团”,希望帮助商家收集社区居民相关的生活物资需求,完成在线下单,农产品等也在业务范围之内。
目前买菜业务的玩家主要分自营型以及平台型两种,其中自营模式又分为前置仓(比如每日优鲜、美团买菜、叮咚买菜)和仓店一体(盒马、永辉),而拼多多属于平台型。
前置仓和仓店一体模式最核心的区别在于前者完全放弃线下引流,通过压缩地租成本,追平纯线上获客的高额成本;后者承担较高的地租成本,门店具备线下引流的功能,同时从线上和线下获客。
然而,前置仓和仓店一体模式之间的优劣争议不断。目前,每日优鲜主要的获客来源依然是社交,例如通过和腾讯的战略合作在微信朋友圈进行在线广告投放。作为每日优鲜的对手,2018年盒马曾尝试前置仓模式,盒马创始人兼CEO侯毅得出结论称前置仓模式不是未来生鲜电商的终极业态。2020年3月,侯毅宣布现有的前置仓将部分退出,全力推进相比大店成本更低、开店更快的小店(盒马mini)业态。
而作为平台型玩家的拼多多,其优势在于平台庞大的流量,但对产品品质的把控很难做到和自营模式相媲美。与此同时,从多多买菜的配送时间来看,其在生鲜领域也不具优势,而在品类上拼多多也许可以拼一把。
不管是何种模式,他们都需要解决流量、货源、配送等最基础的问题。为了获取稳定货源,盒马、每日优鲜、叮咚买菜等纷纷与各个蔬菜生产基地合作。在物流配送方面,各家利用智慧供应链,通过打通传统生鲜行业的多重中间环节,最大程度地缩短从田间到餐桌的流通环节,进行价值重新分配。
笔者认为,生鲜电商的争议不是模式之争,而是执行能力之争。疫情期间流量红利解决了买菜业务长期存在的客单价、复购率低等问题,如何在稳定单价、控制损耗率、降低配送成本的前提下,将盈利模式打造出来,并迅速实现复制,是接来下各方的重点工作。
伴随中国居民消费习惯的转变、冷链配送技术的更新迭代,资本不断涌入中国线上买菜平台行业。未来,线上买菜平台将与线下渠道逐步融合,共同推动生鲜配送发展。